六年级语文下册1-6单元作文范文(后附word版)
第一单元范文-家乡的风俗
范文一:
贴春联
我们家乡每逢春节都要贴春联。无论是住在楼房,还是住在平房,家家户户都要把红色的春联贴在门上,用来辞旧迎新,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春联,据说起源于桃符。桃符的最初用意是求平安。据古书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宫廷里就有人在桃符上题写对联了。宋代王安石的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桃”“旧符”指的就是桃符。后来,桃符便由桃木板变成了纸张。
贴春联这一习俗到了明代开始盛行。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喜欢大户人家贴的春联,于是想推广,便要求每到春节时,金陵的人家都要将大红春联贴在门框上。有一户人家因为忙而没来得及贴春联,大年初一的早晨,被微服巡视的朱元璋看到了。朱元璋得知原因后亲笔题写了一副春联送给这户人家,但这户人家舍不得贴,把它当成“限量版”春联珍藏了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春联的内容除了表达新春祝福以外,更融入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贴春联有讲究,上下联的位置不能贴错。贴春联时,人们可以根据横批的书写方式来贴上联和下联。如果横批是从右往左书写的,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则贴在左边。
贴春联,不仅是为了营造喜庆祥和的气氛,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名师点评:小作者对春联的发展过程、贴春联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对春联相关故事的讲述,增强了习作的趣味性;对名句的引用和对贴春联、写春联的学问的讲述,增强了习作的知识性。
范文二:
冬至打年糕
“年糕,年糕,年年高。”冬至打年糕是我们家乡的传统习俗。
冬至前后,村子里到处散发着一股熟悉的味道,是年糕!打年糕喽!瞧,家家户户都像赶庙会似的,或肩扛,或车载,把一袋袋糯米陆续运到村头。大家把一袋袋糯米倒进碾米机里,碾成糯米粉来做年糕。碾好的糯米粉都被倒进了一个个小木桶里,白花花、软乎乎的,沾点儿放到嘴里,淡淡的米香中夹着一丝甜味……糯米全部碾好后,家里人就把木桶拎到蒸年糕的炭炉上,只等糯米粉熟了就可以做年糕了。每个人的脸都被炉炭映得红扑扑的,看起来很喜庆。
不一会儿,蒸糕师傅喊了一声:“出锅嘞!”人群立刻开始骚动,小孩子们更是迫不及待,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热气腾腾的糯米粉被倒入石臼中。“可以开始了!”话音刚落,好几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就挽起衣袖,围着石臼,拿着木槌,一边转一边舂糯米粉。淘气的孩子们也会乘机上前,你敲一下,我捶一下。可他们一不小心把糯米粉蹭到脸上,就变成了小花脸。
没多久,年糕打好了,婶婶们就拿着菜刀,娴熟地将一大块年糕分成许多小块的。吃上一口热乎乎的年糕,香滑软如,谁尝了都会啧啧称赞。切剩的年糕角就被心灵手巧的奶奶变成了小兔子、小鲤鱼、大元宝……孩子们可喜欢这些了。
最后,每家都把年糕一块一块整齐地摆在竹席上,再把竹席托举到通风的竹架子上。等风干后,就能带回家慢慢享用了。
冬至,全村打年糕、吃年糕,品尝的是邻里之间的那份温馨,感受的是乡里乡亲的那份情谊。
名师点评:小作者详细介绍了冬至打年糕的习俗,习作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打年糕前的准备工作、打年糕时的情景和年糕出锅后的热闹场面。习作详略得当,场面描写生动,读来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范文三:
提着酥糖去拜年
我的故乡是鄂东地区的一个小县城,这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却有着丰富的地方特产,特别是我们当地的武穴酥糖。每到春节的时候,人们都会提着酥糖去亲戚家拜年。
提起武穴酥糖,还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呢!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武穴有一位姓董的孝子与母亲相依为命。有一年秋天,母亲突发风寒,卧病在床。因为家里贫穷,无钱治病抓药,这位孝子很着急,一心想着缓解母亲的病情。情急之下,他把自家田里种的芝麻炒熟后,碾成粉末状,然后摇落院中新鲜的桂花,用甘蔗糖水浸渍,与芝麻末混拌,最后让母亲吃下去。没想到奇迹出现了,母亲吃了几天后,居然康复了。这位姓董的孝子将这一良方传给了身边的人,经历代糕点名师不断改进,后定名为“酥糖”。这个美丽的传说伴随着武穴酥糖流传下来,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最初也许是动人的故事打动了我,但后来对它产生深厚的感情是因为它的味道香甜。年关将近,亲戚之间相互串门,便会带上一盒“武穴酥糖”当作礼物,这是我的故乡特有的风俗。客人走之后,我们小孩便会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盒,从中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封酥糖,还未来得及轻轻地咬上一口,浓浓的香气便弥漫开来。合上牙齿,酥糖的甜味便在舌尖回荡。松脆却不粘牙齿,细碎的芝麻末散落在唇齿间,酥酥麻麻的感觉妙不可言。吃完一封后,喝上一杯菊花茶,别提多惬意、多舒适了。
今天,武穴酥糖名扬四方,我想不仅与它的味道有关,还与它背后的美好民间传说有关,与它寄托着行孝和感恩的美好愿望有关。
名师点评:小作者用凝练而生动的笔墨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武穴酥糖的传说和味道,让人读后如见其形,如闻其香,如品其味。全文一气呵成,开篇直奔主题,正文重点突出,过渡自然巧妙,结尾抒发感情,是一篇佳作。
第六单元范文-写信
范文一:
给袁老师的一封信
敬爱的袁老师:
您好!
距离小考只有十多天了,这也意味着十多天后,我不仅要与朝夕相处六年的同学分开,还要与您——袁老师分别,想到这些,我心中充满了不舍。
虽然我将要离开您,离开亲爱的同学,离开熟悉的校园,但是我永远忘不了您,忘不了您的每一次微笑。您的每一次微笑对我来说都是莫大的鼓励,当我考试得低分时看到您的微笑,能让我重拾信心;当我背不好课文时看到您的微笑,能让我受到鼓励;当我做错作业时看到您的微笑,能让我进一步努力学习……但是再过十天……二十天……三十天……我还能看见您的微笑吗?我真的舍不得您!舍不得您那给我信心和力量的微笑。
好了,接下来谈谈我的理想吧。我有两个理想,其中一个就是能在小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相信大多数同学也有这个理想吧!为此我一直在努力着,希望我能考个好成绩来回报您的辛勤培育。我的第二个理想嘛,是希望能考上一所理想的中学。我对初中生活满怀憧憬,当然也少不了对未来学校的想象啦!我希望我能够考入实验中学,在那里寄宿上学,那样我就能培养我的独立自主能力了!
我的成长与改变,都离不开您的教导,让我再次感谢您。眼看我们就要小学毕业了,可我对您还有说不完的话,那就让这些话语化作无声的祝福陪伴在您身边吧!
祝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您的学生张小雷
6月2日
名师点评:小作者在信中首先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不舍之情,然后通过回忆往事,进一步强化这种感情,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小作者在信中除了表达不舍之情,还在信中诉说了自己的两个理想,憧憬美好未来,表现出小作者是一个懂事、上进的好学生。
范文二:
给母校的一封信
亲爱的母校:
您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记得我们第一次走进校园时,还是一个个懵懂幼稚的小孩,经过六年的学习和锻炼,我们都已经成长为懂事的少年了。
六年来,我们在您的怀抱里快乐地学习和成长。教室里,有我们朗朗的读书声和无忧无虑的欢笑声;操场上,有我们奔跑、挥洒汗水的身影;球场上,更有我们斗志昂扬的活力。
难忘去年夏天,学校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篮球比赛。我们精神抖擞地在篮球场热身,利用最后的时间讨论战术,大家都兴奋不已。比赛过程中我和同学们奋力拼搏,虽然最终没有赢得比赛,但是大家并没有气馁,我们在体育运动中得到了快乐。
而我们亲爱的母校也在努力为我们创造运动条件。学校精心排课,让每个班级享有体育资源。乒乓球台,一左一右,同学们正在努力练习。铃声响起,班级交替,乒乓球台前又是一番热闹的景象。篮球架上的螺丝钉有些松动,被体育老师第一时间发现并更换掉,只为保障同学们的安全。运动场上下雨后会有积水,学校察觉后立即处理,只为让同学们的课间运动正常进行。母校,感谢您用自己的方式保证我们健康成长。
亲爱的母校,我相信,将来您的面貌一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学校会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现代化的运动场地,各种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学校会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亲爱的母校,感谢您对我们的精心培育,我们都会努力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祝母校
越来越美丽!
您的学子陈子豪
6月5日
名师点评:习作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小作者先是由一次篮球比赛引出自己和同学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然后描绘学校给学生创造运动条件的画面,最后表达自己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和对母校未来的期许。习作字里行间表现了小作者对母校的深厚情感。
范文三:
给老师、同学的一封信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就要离开哺育我们六年的母校了。此时此刻,我思绪万千。
六年来,母校的一花一草、一树一鸟,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老师亲切而慈爱的话语时刻铭记在我的心里,同学们下课时的欢声笑语总在我的耳边回响……这一切都让我难以割舍。
在这六年里,学校的发展日新月异:一座座现代化教学楼拔地而起,崭新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一应俱全。良好的学习环境,敬业的良师,让我们在母校的怀抱里茁壮成长,我们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啊!
在这六年里,老师倾注了多少心血,洒下了多少汗水!是老师,让我们从毛头小孩,成长为热爱祖国、勤奋向上、天真活泼的少年。难忘老师上课的情景:那干裂的嘴唇,那嘶哑的声音,尤其是那亲切、生动的话语,就像一架永不生锈的播种机,不断地在我们的心田撒下知识的种子。难忘啊,那灯下批改作业的身影,风霜雨雪,寒来暑往,我不禁想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我们的老师正像一支支蜡烛,不断地燃烧自己,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再过几天,我们就要离开亲爱的母校了。我们这些即将毕业的小学生,总爱用幻想的画笔给自己的前途抹上绚丽的色彩:有人想成为一名诗人,有人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有人想成为一名法官……我们每个人虽然有着不同的心愿,但是大家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理想——现在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将来做一个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材!
我坚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大家一定能为母校增光添彩,不辜负母校、老师的殷切希望。今天我们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们为荣。同学们,共同奋斗吧!
再见了,温馨的母校!再见了,敬爱的老师!再见了,亲爱的小伙伴!
祝
老师们身体健康,同学们学习进步!
六(1)班学生林益阳
6月3日
名师点评:在毕业之际选择给老师、同学写信,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感情的方式。小作者在信中运用大量的回忆,表达了对母校、老师、同学们的依恋之情。信中对同学的未来进行畅想,使得习作的主题更加积极向上。